荷蘭政府以所謂的“國家安全”為由,凍結了安世半導體的全球運營,還要求更換部分股東,聽起來像企業被接管了,一個國家怎么能直接干預企業股東結構?這到底是基于什么機制?我們只討論這件事,不摻雜個人情感,我們只是簡單分析這件事是否合法,其它國家是否也存在這種事情?
當企業涉及戰略產業、核心技術或關鍵基礎設施時,國家可以介入企業的投資、收購和股權變動,這種權力源于“經濟主權”原則,也就是國家對本國境內經濟活動擁有最終決策權。

以半導體產業為例,它屬于全球最關鍵的技術領域之一,涉及芯片設計、制造、設備供應等環節,若企業被認為掌握核心生產能力或關鍵技術,政府通常會通過行政手段確保這些技術不被外部控制。
許多國家對外國資本投資芯片、能源、電信等行業設有安全審查制度,一旦發現存在“國家安全隱患”,政府可以阻止交易甚至調整股東結構。

政府并不會隨意干預企業股東,只有當企業涉及國家戰略或核心供應鏈時,才會啟動所謂的“外資安全審查”或“技術安全審查”,在這種制度下,如果外資企業控制了本地關鍵技術或生產設施,政府可以要求其剝離部分股權、重新設立管理架構,甚至暫停其經營活動。

當政府認定企業存在潛在安全隱患或敏感技術外流的風險時,可以通過行政命令、審查裁定或臨時監管的方式,要求調整企業股權結構。
因為國家對境內企業擁有監管與安全審查權,特別是在涉及國家戰略、基礎設施或關鍵技術的行業,政府有權要求企業調整股東結構,以確保產業安全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m.cuttingedgeincome.com/mfwz/2626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
上一篇:戶外廣告安裝需要備案嗎?
下一篇:小型影院要不要辦衛生許可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