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事小李的兒子剛上小學,聽朋友介紹一所口碑極好的英語培訓機構,承諾有“特優老師”輔導、保證孩子成績提高。小李匆匆報名,但三個月后卻發現,孩子并沒有明顯進步,老師頻繁更換,課程也不如宣傳那樣特色。無奈之下,小李要求退費,但遇到了拖延和扣費問題。這次經歷讓他發現,教育培訓市場確實存在許多問題。像小李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,教育培訓類投訴早已成為常見的投訴類型,原因何在?

教育培訓機構為了吸引家長,紛紛打出“名師”“特色課程”“保過”等口號,但其中一些不法機構卻以虛假宣傳吸引顧客,夸大課程效果。很多家長因看到廣告宣傳或朋友推薦,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名,結果常常感到失望。

在選擇機構時,家長可以通過查閱企業信用信息和其他渠道核實機構資質,以免掉入宣傳陷阱。更重要的是要記住,“保過”等承諾不可輕信,要仔細查看合同中的條款。
因為市場還不夠完善,很多教育培訓機構打著各種旗號進行營銷,不少家長因此被誤導。有些家長在為孩子選培訓機構時,主要參考廣告或熟人推薦,但對機構的資質、監管情況缺乏關注。

很多家長并沒有深入了解機構的實際運營情況,僅憑外部印象作出決定,結果往往會因服務不如預期而發生糾紛。
一些機構明知違規,但因市場利潤可觀,依然鋌而走險。數據顯示,約77%的教育培訓機構沒有完整的資質,但市場需求大、違規成本低,使得他們敢于繼續運營。很多時候,問題機構的違規行為雖被查處,但處罰力度不足,難以起到有效震懾作用。這讓部分教育培訓機構只注重經濟收益而忽視家長和學生的利益,導致市場中不合理收費、虛假宣傳等現象持續存在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m.cuttingedgeincome.com/mfwz/1095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