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張去年買了一臺洗衣機,用了不到一年就壞了,找到商家卻被告知維修要收費。老張反復解釋質保期內應該免費維修,但對方依舊推脫,這讓老張氣憤不已。這只是眾多消費糾紛中的一個典型例子。
2023年,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通過12315平臺共受理了3534.3萬件投訴和咨詢,幫助消費者挽回了近45億元經濟損失。那這些投訴里都有哪些主要問題呢?

售后服務問題連續兩年高居投訴榜首。其中,“三包”問題(保修、換貨、退貨)占了投訴的主要部分,不少消費者反映商家不遵守承諾,導致產品更換困難、質保期維修收費等現象頻發。
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,網購相關的投訴增長明顯。2023年,12315平臺共收到1261.1萬件網購投訴舉報,其中直播帶貨類問題增長最快。不少商家利用直播夸大商品效果,讓消費者產生誤解,購買的產品卻與直播內容不符。這類糾紛讓消費者維權難度增加。

2023年,智能手表、智能家居等新興智能設備投訴翻倍增加。消費者反映,許多智能設備存在售后困難、泄露個人信息、功能與宣傳不符等問題。某些智能設備還會收集用戶的隱私數據,而企業未提供有效的保護措施。

消費者在選購智能設備時,盡量選擇有信譽、資質齊全的品牌。遇到售后問題時,不妨通過全國12315平臺進行投訴。同時,注意隱私設置,以減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。
新能源汽車普及后,關于其質量的投訴量也隨之上升。從2019年到2023年,投訴量增長了6.5倍。消費者反映車輛質量問題和合同履行不到位等情況,尤其是商家不按合同履行三包義務、不按時交車等問題,成了投訴熱點。
服務類消費(如旅游)投訴問題較多,特別是合同條款不合理,商家未按約定提供服務等,消費者退款難、違約金高的現象屢見不鮮。比如在旅游服務中,不少商家設置了不合理的條款,導致消費者退改困難。
許多商家為吸引消費者,通過夸大宣傳或隱瞞事實來吸引眼球,造成虛假宣傳投訴增多。比如一些食品、化妝品和家居用品宣傳中虛構效果,誘導消費者消費。虛假宣傳不僅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,還影響了市場的公平性。

建議: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商家宣傳,不被“好評返現”等虛假信息迷惑。遇到虛假宣傳問題時,保留證據,及時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投訴。
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加強了對消費糾紛的治理,例如,建立了12315平臺的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(ODR),使消費者投訴更加便利。目前,已有大量企業入駐12315平臺,為消費者提供在線解決消費糾紛的渠道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m.cuttingedgeincome.com/mfwz/1096.html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
上一篇:為什么教育培訓行業投訴率非常高?